筑守匠心 逐梦前行——全国技术能手专访

        2021年7月30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所属单位上海滨海古园的郑滔同志获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的2019-2020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回顾2020年12月25日,郑滔参加并获得了第十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公墓管理员职业竞赛的第一名。

        公墓管理员赛项,主要考核公墓管理从业者应掌握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殡葬改革、墓地管理、骨灰管理、接待咨询、殡葬礼仪、生态安葬、生命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基础知识。大赛涉及的内容较多,行业专业性较强,比赛准备时间较短,大大增加了此次大赛的难度。

        2020年,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郑滔抱着学习交流和提升专业技能的心态,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民政局举办的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9月,在浦东新区的汇龙园参加了为期20多天的集训,系统地学习了解了公墓各条线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10月,上海选拔赛开赛前十天,郑滔不小心摔跤腿骨裂。但为了比赛中展示礼仪服务环节能保证动作自然流畅,他在市赛前几天,每天坚持做起蹲练习。比赛中,他从容地表现出了礼仪服务的专业性,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到第二阶段选拔集训。面对意外和困难,他依然会坚持努力,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备战全国赛的过程更加辛苦,一方面,竞赛首次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竞赛模式,考核内容和竞赛方式都和以往不同。另外,最新的公墓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2020年10月下旬刚修订完成,内容作了大幅调整,增加了骨灰管理、增加了comet方案设计和实操演示,这些对于公墓管理员来说都未接触过,难度较大。

        在“昏天暗地”的封闭式集训中,深感重任的郑滔和其他11名选手一起共同学习培训。课堂学习、撰写comet策划方案、实操练习,每天从早八点至凌晨两三点循环往复式学习和训练是他们培训期的常态。在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和老师们的系统培训和悉心照顾下,从最初对行业的恐惧和不了解,到后期在深夜从容地抱着骨灰盒在墓区内来回练习,在郑滔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在11月20日的12进4的选拔赛中,他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到全国赛的集训。

        而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礼仪服务的操作标准,郑滔深入到墓区仪式现场,观察司仪的情绪调度和语言技巧,并请教深刻理解仪式环节的意义和内涵,甚至晚上回到家他还会对着镜子进行模拟主持。为了解墓地基建流程,他前往石材加工厂,对石材的品种、切割、打磨、刻字和维护进行学习,基本掌握了石材选料、切割等工艺流程。他仔细观察墓区现场改建情况,向专业人员请教不同排水系统的优劣势对比和工艺难度,甚至前往墓区现场观察绿化配置的规律和植物习性,主动通过查阅书籍和现场观察,整理了近百种植物的观赏特点和养护要点。最终,郑滔作为上海赛区代表参加第十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荣获了一等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自2019年11月进入上海滨海古园至今,郑滔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加入上海滨海古园这个大家庭。上海滨海古园致力于培养各种人才,制定规范服务标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专业服务技能,组织职工培训教育。作为殡葬行业的一名新人,了解和熟悉殡葬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学习,更离不开单位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古园对于本次赛事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单位及各部门、领导和同事为郑滔提供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等各种指导,为他提供了深入学习的良好平台,也让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磨练和提高了专业服务技能。

        能够在大赛中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第一,离不开单位和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给予郑滔的支持和帮助 ,一手资料的充分准备、丰富教师资源的配备和集中全面的学习培训,为他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坚实的师资力量,也是他能在全国赛中获得佳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这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是郑滔通过殡葬从业经历和大赛中收获的职业信仰。无论是“工匠精神”,还是公墓管理员的职业精神,都需要理解和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文/宋芳燕 图/郑滔

浏览数:619 更新时间: 2021-11-09 00:00:00.0

冯英子(1915~2009)

上海市海葬纪念馆

钱伟长(1912~2010)

上海市海葬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