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书院 】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清明节俗溯源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清明节俗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节气,清明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气节点。

《淮南子·天文训》中写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中也记载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国人对清明有较一致的节气印象,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绵绵细雨于清明节气较为常见;“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还是农耕农忙的大好时节。

作为节日,清明节已延续数千年,其历史渊源深厚,节日内涵丰富,民俗形式多样。根据专家考证,清明节源于寒食节,又沿袭了上巳节的部分节日习俗,这过程中既有官方的引导规范,也有民间自发的选择吸收,历经多次演化后形成如今的节日面貌。老百姓在清明节时,不仅祭祀先人,还参与插柳、踏青、荡秋千、吟诗作画等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俗活动,节日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寒食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

据说春秋时期(前770-476),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之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薪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清明节诗词精选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供稿/周雯丽 苗青 图源/网络

浏览数:109 更新时间: 2024-03-04 10:11:48.0

祝公健(1912~1995)

上海市海葬纪念馆

杨华生(1918~2012)

上海市海葬纪念馆